6500万年前,地质的变化使得一道海峡横亘在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
850多年前,贬官李光去海南,曾留下过连接海峡两岸的梦想诗句“海北与海南,各在天一方……愿子一咄嗟,跨空结飞梁。”;
1950年4月16日,解放军四野,发起海南岛战役,横渡琼州海峡。于4月30日解放了海南全岛;
1988年,适逢海南省新建,一时间内地人士蜂涌而至。拓荒、寻机、创业、圆梦,成为成千上万心怀不同希冀者的太阳圣地般去处。十万人横渡琼州海峡活动恰当地成为了那一梦幻的浪漫表征,从而轰动全国。时年24岁的北京人张健正是那年完成了琼州海峡横渡;
……
说那么远的干吗,一次不过是体育的游泳,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是因了它的跨度之大,大到25公里,充其量是一次超越人体极限的体育竞技,一次热闹的大型综艺节目,一次广场上的公众娱乐而已……却但凡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又无不认为那是一次中国人面对社会变革而借以宣泄亢奋精神的机会。那之后的系列如长江漂流,黄河漂流,如驾驶摩托车飞跃长城,驾驶汽车飞跃黄河壶口瀑布等等事件的接次发生,叫现今的人来看,娱乐有余,金价无限,不过尔尔。但在过去时代的人的心目中,它却绝非一般,那是一个英雄时代的辉煌标志,是中国的最后英雄时代的告别盛典,也自那以后,崇仰英雄的时代杳然逝去。因此,抓住那一次十万人横渡琼州海峡的机会,就仿佛抓住了英雄时代的尾巴……
能够参与那一次横渡的人是英雄的,即使是自身默默无闻,而能够真正横渡的人又了了无几,但那每一参与者犹如大海里的每一点水滴,都成就了一次希冀成为英雄的切身体验。
他,就是那英雄大海里的一员。
他来我书店,告诉我说是来做店员的。我吃惊地望着他高大的身躯,若一米八零,清瘦,面肤白皙,略显卷曲的黑发与脸色相衬,给我的印象是那么的弱不禁风。我道是作为店员,身体过于高大,对顾客形成威胁感,不甚合适。我又说他是男,在书店里多是搬运,转库,跑货站发货送货,你怕是要嫌累呢。我未说出口的意思则是别叫日头晒黑了你的小白脸儿哟……
我还是留下了他,经不住他固执的坚持,想想,我的店子大了,(共五家连锁),哪一家还容不下个人身子?
他就成了我的书店店员。
他作为我的书店店员的历史并不很长,以至可形容是短命。
他有一天来找我,和缠着我要进书店的情形一个样儿。“我报了名儿,要去横渡琼州海峡……”
我多少听到些传言,十万人集聚一起的活动,即使是现在也是少见,又逢建省,又逢天天有国家级的新鲜事儿发生——“大变革”就正是那个年代的特点。可是叫我去想象坐在眼前的他,我的白面书生的店员也会报名参与那闻所未闻的惊天行动么?生于内陆,长于黄土高原的他?这我是不能相信的。
我仍然经不住他和来时一样的软缠硬磨。我早早就放弃了留他的思想,却看着他神情昂扬的表述,他滔滔不绝,他引经据典,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我打断他的宏论,“你去吧,最好打上我们‘天籁书屋’的旗子。”我看上去是个准商人角色,并不好理解他的热火中烧。
十万人横渡穷州海峡在现在看来不啻为中国人才下海南的大象征,大行动,它在中国人的印象里实在深刻。
正在尝试改革的中国,适逢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发表(1980)。搭上了“浪潮”冲浪板的中国一个明显的问题是面临人才搭配的严重失衡。一时间,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人才纵横流动的热浪。一方面,国家公派的留学人员大规模驻留海外不归(约占公派留学人员四分之一),另一方面,被称为“教育收割器”的全球非英语国家托福考试又不失时机与诸多“列强”捆绑一气,大举“入侵”中国。人才的需求顿时演变成全球性的人才争夺战。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诸国又纷纷放宽移民政策,其用心不说自明。
10万人横渡琼州海峡,一场发生在天底下的大事情已是历史。
我看着他已显沧桑的脸庞,算一算,他该是四十一岁年龄。“你那时的冲动,令我十分吃惊,九头牛也拉转不回。”
“的确,现在连我也难以想象……那一股子劲头。”他用忧郁的眼神从餐桌对面望着我。
他昨夜里从三亚飞来,一下飞机就与我联系。他是在我的Blog上发现的我,和前几位朋友一样,他已经是我通过Blog找回的第七位故人。
我们同坐国家体育馆鸟巢附近的“八先生”馆子,他吃的很少,只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呷酒。“我不太喝酒了,那年下海前却一次喝了半斤……”我推荐他选了燕京的无醇啤酒,他只说是尝尝新鲜。眼底里流露出类似女人般的温情和柔弱。他说身体不好了,胃口早就毁损,一身是病,从单位下来。再没有回去。生意做到鼎盛时资产逾百万,到如今,唉……
在这京北春夜的苍茫里,我接待了我当年书店的小店员,他一身是病,身材依然高大着。
去读老虎庙的博客——24小时在线博客
也可去搜狐本博镜像——24小时在线博客